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不完美的正義》試讀

《不完美的正義》試讀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當中藉著張釋之和漢文帝的對話闡明:「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的精神。我記得讀到這段話時候還是個國中小毛頭,然而這種王子庶民一視同仁的正義讓我相當感動。所以我深信法律的存在就應該是要保護好人懲罰壞人。

    然而,當我開始關心公共議題,開始理解成人的世界有多麼複雜和弔詭,我心中對法的崇敬蕩然無存,我知道法律不代表公平正義,法律只保障懂法律的人,太多玩弄法律的政客奸商都用法條來欺壓小蝦米。
                                               
    布萊恩.史蒂文森(Bryan Stevenson)畢業於哈佛法學院,現為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在他的作品《不完美的正義》當中透過為有色人種、貧窮階級奮戰的歷程,告訴我們看似完美無缺的司法,其實只是為少數人服務的「私法」,真正應該受到保障的大眾,反而因為這些惡法而身陷囹圄,或者只能白白葬送性命。



    故事中最震撼人心的冤案不只是華特.麥可米利安的事件,而是更多作者輕描淡寫,在法庭上被漠視的非裔美國人,還有在監獄裡遭受到性暴力的可憐人。也許有人會說反正罪犯罪有應得,可是我們如何能確定所有的人都沒有在警察的威逼脅迫下屈打成招呢?

    不要說離我們有點距離的美國,其實我們所謂的正義只是一句華麗的口號,太平無事時偶爾喊喊,但是在事件發生時我們總希望用最直接粗暴的方式解決事情。雖然我反對廢死,因為我始終認為罪犯必須為自己所做的事情付出代價,尤其是那種罪證確鑿的惡人,但是我依然希望在定罪的過程能夠有更多公平和客觀的證據來說話。我也很希望法官能夠是通透人情的執法者,而不是只會用法條和判例來斷案的恐龍。

    被視為罪人的人還是應該享有基本人權,這才是不完美的正義。我們都可能犯錯,只是我們沒有錯到那麼嚴重。我願意相信未來法律能夠更加的完善,讓善惡都能夠有所依歸,讓我們能夠相信法律真的會保護所有的人。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仙靈傳奇:詩魂》試讀

《仙靈傳奇:詩魂》試讀
    我報名陳郁如《仙靈傳奇:詩魂》這本書的試讀原因很單純,那是因為書中主角的名字叫做柳宗元。歷史上的柳宗元是我非常喜歡的詩人、政治運動革新者,雖然他只是個懷才遠貶的僇人,但是他卻是我從高中就喜歡到現在的作家。所以,我毫無懸念的閱讀這個「現代」柳宗元的奇幻故事,以為會在小說中看到不一樣的子厚,然而這是個全新的架構,以及很新穎的設計。只有「柳宗元」的名字和「江雪」是真的,然後就很自然的變成哈利波特試的少年冒險小說。


    大學時的教授說到《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時,他將這個人定位為一流的聲韻學家,以及三流的小說家。所以故事中的奇幻想像或有趣的奇景只是為了達成他用文學方式講述聲韻學的墊腳石。當我在看這本小說時,也有一種超現實的架空感受。所以,當我後來拋開了「成見」,輕鬆的享受整個故事的流程,就沒有對這個在雲端敘述的故事有要求。因為書中那種熱愛背誦詩詞的學生,還有詩詞背誦比賽的難度,不要說是高中生,就連現今中文系的學生也很難企及。

    意外闖入詩人筆下的「詩境」的主角,讓書上的唐詩全化成一個個真實的世界,經歷了恐懼、背叛、追尋的奇幻冒險,和夥伴一起重建被邪惡力量破壞的詩境,拯救詩魂。其實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西王母」的描寫,而且身為反派的兮行也相當具有個人魅力。反而是詩魂和喜蓮的設定讓我覺得整個詩境的毀滅只是走向比較合理的方向。如果能夠改變結局的話,我一定會加重西王母和兮行的角色力度,讓他們能夠繼續帶給主角困擾,招喚出真正的「柳宗元」來解救世界。

    不過,很高興看到作者以唐詩為敘述的主軸,讓更多人接受這個超現實的唐詩世界。希望在我的教學生涯,能夠遇到一個「柳宗元」,能夠喜歡文學,喜歡背詩。


《手中的天秤》試讀

《手中的天秤》試讀
    閱讀桂望實的新作《手中的天秤》是一種很美好的過程,雖然這裡面的故事讓我在放下書本之後仍然有許多複雜的情緒,可是這就代表了作品的深入和感人,同時也告訴我們「法律」這件事情的侷限性。

    書中的主題:「被害人‧遺族緩刑觀察制度」(在加害者緩刑期間,被害者或遺族可以提出申請了解加害者的生活和反省狀況,在兩年期滿後,由被害者或遺族決定是否將加害者送進監獄。)就是加害者的命運,將交由被害者或遺族來作最後的審判。這樣的立意是好的,但正如小說內所說的:「原來申請被害人‧遺族緩刑觀察制度,是為了將加害人掌握在自己手上,即使因此造成了自己更大的痛苦。」讀到這段話的時候,我覺得很難過,因為活在恨當中是非常遺憾的生活步調,可是如果沒有恨,很多人恐怕無法讓生命延續到下一秒鐘。所以,遺族們帶著煎熬的監視著加害者,詛咒讓自己不幸的人,藉此得到微不足道的安慰。


    因為我們都不是當事人,所以沒有資格要求別人放下或原諒。但是,除了用一生去憎恨罪惡,然後讓自己活在地獄裡,應該還有更好的方式。這個把加害人掌握在手裡的制度,就好像逼著自己拿著一團還沒燃燒殆盡的炭火,握得越緊傷的越重,可是又不甘心就這樣放下,所以只能等待著炭火的溫度消退。亡者或許還比較幸福,因為被留下來的人必須承擔整個脫序的世界,而且被迫的回憶之前錯過的點點滴滴,這樣難以承受的過程是「不得不」的試煉。然而,沒有任何人能夠回答:「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我深愛的人?」

    「活著的人必須好好過自己的人生,他們有權力這麼做。」不管是加害人也好,遺族也罷,他們中間的關聯來自於「失去」,我無意同情犯罪,也認為罪犯應該要為自己的錯誤贖罪。可是,在這些故事當中,我只感覺到非常深刻的悲哀。因為意外而死去的少年棒球選手、因為生活壓力而選擇自殺的平凡魯蛇、一個認真生活卻撞傷人渣的可憐人、因為無法承受照顧壓力而殺死父親的女兒……沒有誰是應該要消失的,因為存在的本身都是有意義的。然而,到底由誰來決定誰應該要贖罪,贖罪的人應該要如何表現,這是一個無法解答的懸案。

    什麼才是真正「知道自己的錯誤」和「反省」,有些人帶著笑容卻心如刀割,有些人痛不欲生卻面無表情,有些人毫無悔意卻能假裝哀戚……我們看到的什麼狀態才是真相?不是每個人都能對不喜歡的現實,堅決拒絕接受。可是只要我們還有感受,終究能夠學習放下,學習原諒,學習放過自己。我很喜歡書中的大學教授,也很喜歡牛皮,因為他們貼近真實的人生有缺點也有弱點,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也沒有唯我獨尊的優越。我們如此簡單平凡,所以能夠直接的面對這個有缺陷的世界。法律的天秤衡量了罪與罰,心中的裁量才是一輩子的牢籠或天堂。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拼湊夢想》試讀

《拼湊夢想》試讀
   
故事中的亞倫說:「每個人都必須有在行的事。」這句話讓我非常感動,不只是因為這個拼湊出來的夢想是由很多的細節組成,更重要的是,我們選擇了相信自己,然後勇往直前,奇蹟才會降臨在我們身上。如果只是心存僥倖,那麼我們似乎永遠只能都魯蛇,在社會的底層苟延殘喘。

    2004年的「全國水下機器人科學大賽」,讓《連線》科技雜誌特約編輯約書亞.戴維斯注意到來自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貧民區的四個高中生,奧斯卡、羅倫佐、克里斯強和路易士。他們都是在墨西哥出生的非法移民,隨時有遭到遣返的可能。可是他們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用破銅爛鐵拼裝一個水下機器人「臭小子」參加競賽,並且贏得勝利和尊嚴。



    《拼湊夢想》是個很激勵人心的真人實事,它很真實地告訴我們階級、種族、能力、資源的差異讓人灰心喪志,但是也很樂觀的告訴我們城鄉差距也許存在,但是有些事情可以改變。「天助自助者」,尤其在這個實力至上的科學競賽中,絕對的弱勢憑藉不放棄的堅持,讓廢物發光,讓非法移民也能實現美國夢!

    在教育現場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發生,尤其在偏鄉地區每天都面臨生計困難,學生動力不足,師資嚴重缺乏的狀態。或許很多人都只注意到所謂的第一志願有多少人考上台大,或者把少數考的好的學生看成奇蹟不停地在新聞放送,可是真正需要關注的絕對不是這些光環,而是那些不被注意的邊緣學子。然而,大環境的不利,社會家長的價值觀,還有搖擺不定以至於讓貧富差距更明顯的教育政策,讓更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會有任何「成就」,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的讓自己過得下去。

    所以,看著這個很亮眼的故事,我總是會想,如果這些人不是因為還有在行的事,如果不是有老師不放棄他們。最後來自於貧民區的這些人,就只能複製逼慘,繼續的走向黑幫、鬥毆、吸毒、醉生夢死,而不是堂堂正正的成為一個專業人士。我很喜歡這個故事最後的「大螢幕下的真實人生」,它讓人看到了光環褪盡之後的平淡,看到了很平實的生活。廚師、軍人、工廠領班、發明家,聽起來也還不錯,每個人都很認真的活著。所以真正快樂的或許不是成功的瞬間,而是長久累積的過程,那些汗水淚水才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不單單只是榮耀和獎牌。

    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對生涯規劃有迷惘的人閱讀,不是要大家都去參加科學競賽,而是那種「有為者,亦若是」的拚鬥會讓我們衝破當下的瓶頸和障礙。


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尋水之心》試讀

《尋水之心》試讀
    能夠生活在和平年代,我發自內心的感恩;能夠生長在安全的社會,我誠心誠意的感謝。能夠實現「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少有所長」的終極遠景,或許是我們應該要共同奮鬥努力的目標。當我們一起相信我們有能力可以幫助別人的時候,就試著讓空想變成現實吧!因為善意會用不同的方式回應我們,而且也會讓彼此更親密。

    在很多戰爭的小說裡,讀者會看到邪惡的場景,不堪的逼迫,痛苦的掙扎,然而在琳達‧蘇‧帕克這本《尋水之心》當中,作者淡化了戰爭中的衝突場警,加深了主角們為了目標奮鬥的心志。「一步一步走……一天一天過。只想著今天──只要撐過今天就好。」這幾句話讓人非常感動,雖然一開始這句話是要激勵人的望梅止渴,但那也是人可以繼續往前的咒語。

故事中藉由每天要走八個小時往返池塘取水,才能供家人維持生活的妮雅,還有被戰爭無情摧毀幸福的薩爾瓦雙線敘述。每個孩子都因為想要活著而奮鬥。兩段故事,在不同的年代展開,卻都在蘇丹這個離我們很遙遠的國度發生。剛開始我一直在猜測兩者的關聯,然而到了最後才發現,原來那困難的生存環境中,雖然困境不同,但是期待改變的心卻一樣。所以,最後什麼都可以不用說,畢竟此時無聲勝有聲。

秘密法則裡提到,當我們全心全力的希望一件事成真的時候,全世界都會來幫忙。其實,我沒有那麼樂觀,因為別人沒有義務要為陌生人付出什麼,然而我卻相信只要自己夠努力夠執著,我們終究會離目標越來越近。

尋找水源和找尋生路只是不同的說法,我們都需要水,需要方向,需要知道我們接下來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有時候我們能順利的過關斬將順勢而為,但很多時候我們卡關卡的生無可戀,情願世界毀滅。等待陽光是最痛苦的等待,那表示我們正在黑暗當中,然而,只有在最無法掌控的環境裡,才能夠試煉出一個人的才幹和高貴。

也許我們終其一生都會因為某個夢想而奮鬥,也許我們會在這一路感覺疲累或壓抑。但是,記得我們已經走過的路程,回憶我們的汗水和淚水,就能再有些力量的前進。記得讓我們感動的本心,傾聽內在的聲音,咬緊牙關,奶與蜜就在彼岸。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穴之牙》試讀

《穴之牙》試讀
    閱讀《穴之牙》,就好像開啟了一道黑暗的大門,讓人有種隨時會被吞噬的感覺。彷彿體會到書中所形容的穴:「我摒住氣,靜靜地等待,我不需要出手,獵物自動就會送上門來。他們筆直地朝我走來,他們不知道,我就蹲踞在路的盡頭,安靜地等待……」與其說是罪惡找上人,不如說是自己走向了地域和毀滅。然而,讀者必須注意的是,善不一定有善報,惡卻似乎都沒有惡報,所以善或惡都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讓人一步一步的邁向未知的苦難。

    土屋隆夫的七篇故事當中,每一篇都有一個下墜的歷程。我覺得真正可怕的不是預告所有的折磨都將會發生,而是那種流沙似的沉淪。剛剛開始,也許只是一點小小的惡意,再來就變成殺意,最後當惡念付諸行動的時候,失去人類本質的惡魔就這樣產生了。不需要嘲笑別人無可救藥,如果我們身在那個情境當中,也許我們崩壞的更快。


    〈穴之周邊〉是我最喜歡的故事,因為那讓我想起了戲曲〈十五貫〉,讓我感覺到巧合恐怖的毀滅了人生存的希望,也葬送了美好未來。而且在作者的文字緒中,我完全能夠想像女主角怨憤的表情,也理解那種豁出去的報復。而〈穴之設計書〉中的犯罪者讓人同情,但卻也讓人為了他的執念而唏噓,也許被發現是一種結束的方式,只是這樣的失誤讓一切突然變得沒有意義。〈穴之勝負〉是很殘忍的短篇,它好像隱約地告訴讀者,不要期待不求回報的真愛,也不要相信所謂的醜小鴨變天鵝,因為醜小鴨永遠不會是天鵝,童話故事裡之所以有幸福的結局,只是因為天鵝誤入了醜小鴨的生活,不要奢求一切會突然變好。

    我想作者的本意不是要否定人性,但是,他藉由最醜陋的方式告訴我們不要對自己無法擁有的保有期待。人類的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和色欲,告訴我們人類的不完美。然而就是這樣不完美的許多個體,讓整個社會運作,所以我們還能期待些什麼?也許應該要更小心地保有自己的心,因為我們隨時會成為犯罪者。自以為是的活在自己的世界,痛恨別人的幸福,拒絕周遭的善意,妄想不勞而獲的安逸,企圖吞天的貪念,無法滿足的肉體……聽起來我們都活在「地獄」當中,也就是故事中恐怖陰森又無所不在的「穴」。

    希望《穴之牙》趕快出版,這樣就可以盡快讀到其他的故事,然後更清楚的體會整個尖銳牙齒將人類撕裂的緊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