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8日 星期五

《吸血鬼》

      岩井俊二的《吸血鬼》讓人感受到在世界中格格不入的無力。與其說主角是吸血的異類,不如說那樣的需索和渴求是一種充滿孤獨的無聲吶喊。我們都渴望自己和別人一樣,不需要痛苦的壓抑自己的價值和生活方式,但是又希望自己有一些不一樣,可以成就那一些些值得老去時說嘴的虛榮。所以,我們小心翼翼地試探生命的可能,然後盡量的不讓別人發現內心的某個部分已經脫軌。

    岩井俊二用吸血鬼的隱喻來說明病態的人格和情感需求的匱乏。主角的成長史可以讓讀者看到青少年的壓抑和成年時的寂寞。縱然書中出現了許多人的名字,可是那些名字就只是一個符號,在那背後的只是「工具」般的樣貌。因為那些工具有血液,而那些「女性」、「工具」的致命吸引力,是毒癮!在推理小說中的殺機和殺意,在本書中就只是一種接近呼吸的自然。然而將那些人帶走的吸血鬼,不是連環殺人案的兇手,而是活在另一個次元的生物

    當我們無法在大多數人都覺得可以的環境下生活,只好將自己偽裝成正常人。然後伺機尋找契機填補空虛,或者在黑暗的世界裡找到同類相濡以沫。我們都沒有辦法評斷這個世界的尋常或特殊,畢竟我們都不是宇宙的主宰,但是我們很期待有人可以和我們一樣,至少那樣證明自己不是孤島。

    對於血液的需求是一種渴望,也是一種「奇怪」的滿足。其實把血液換成:肉體、肢體、性、收藏、氣味……等等,也都代表著不同的存在可能。只是我們寧願相信集郵或是愛護動物是比較正常的生命情境,不需要向誰說明或懺悔。讀《吸血鬼》並不愉快,也不痛苦,就是讓人知道原來還是有一些少數,希冀著不同感官的少數。

    而我,不是吸血鬼,屬於另一個族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